“百亿增量”做大蛋糕,“万元增收”分好蛋糕——千亿县的“共富密码”——非凡十年-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

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-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 > 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首页本地专题 > 奔跑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 > 非凡十年

“百亿增量”做大蛋糕,“万元增收”分好蛋糕——千亿县的“共富密码”

发布时间:2023年06月12日 来源:仙桃日报

  2022年,仙桃gdp在全省县域率先跨过千亿元关口,实现了一座城市能级的历史性跨越。

  大河有水小河满。去年,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绩不俗:总量大,达24620元,仅次于武汉;增速高,增幅8.9%,稳居全省第一;差距小,城乡比为1.67,位列全省第二。

  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”仙桃坚持以“百亿增量”做大蛋糕,实施“万元增收”分好蛋糕,打出产业链农、资源富农、以工带农的增收“组合拳”,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。

  以经营净收入为增收主引擎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

  “看,水草长得郁郁葱葱,就等投苗了。”6月6日,在张沟镇先锋村,黄鳝养殖户印元兵再次对池塘里的网箱进行固定,迎接新一轮养殖期。

  先锋村是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。印元兵是全村最早一批“吃螃蟹的人”,养殖规模从1亩水面的10多口网箱,扩大到如今60亩水面、700多口网箱,他的产业“版图”也从养殖黄鳝到开冷库、卖饲料、盘鱼苗。“算了一下账,去年赚了近80万元。”

  家家户户“小账本”,记录着产业富农的“大账单”。仙桃把黄鳝作为农业第一产业培育发展,建立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,小小黄鳝“拱”出一个集繁育、养殖、物流、加工等于一体,产值过50亿元的富民产业,2万多农户在产业链上增收。

  “家家养鳝,户户赚钱。”众多“印元兵”们搭上产业发展的“顺风车”, 2022年先锋村村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万元。

  增产、增效、增收,特色农业产业“链”出增收新风景。在仙桃,“一条黄鳝”越游越欢,带动小龙虾、河蟹、鮰鱼等齐头并进,特色养殖打开致富新天地;“一粒香米”稳产丰收,近3年,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72万亩以上,总产稳定在70万吨, “稻鳝”“稻鳝菇”“稻虾鳝”“再生稻”等“一田多获、一水多用、一季多收”高效模式带动农民一田多收。

  今年,我市立足“一镇一特、一村一品、一家一业”,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前庭后院空余土地,试点推进“两果两菜两菌”特色种植,打造一批小果园、小菜园、小花园、小游园,以千家万户庭院“小经济”释放广大农民增收“新动力”。

  以财产性收入为增收新渠道,稳步推进“小田变大田”

  土地,是农民的命根子。盘活土地资源,成为农民增收“潜力股”。

  开旋耕机、飞无人机、捕小龙虾……在剅河镇千桥村,村民夏志华也拿上了“基本工资”和“绩效工资”。他将10亩地流转给祥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平时在合作社打卡上班,按劳取酬。“去年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,有近8万元。”

  合作社在剅河镇及周边,发展稻虾轮作1.5万亩,同时探索田块责任到人、年底按比例分红的模式。“规模经营、机械化作业、集中采购,大大减少了种地及农资成本,让我们有更多的利让给群众,形成良性互动。”合作社负责人陈树介绍,农民土地得租金、务工得薪金、增产得分红,去年带动周边50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1万余元。

  近年来,仙桃投资30多亿元,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44万亩。“望天田”“花花田”变成高产田,吸引、培育457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“地里刨金”,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06.84万亩,占总承包面积的46.23%。

  在主体带动下,联合体模式、党建引领模式、合作分红模式、订单生产模式等竞相发展,各地积极探索建立“资源入股、资产入股,挣薪金、分股金、拿租金”的“两入股三收益”利益联结机制,吸纳入社农户超过8万户,社员户均纯收入比同行业非社员高出30%以上。

  以工资性收入为增收动力源,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

  自驾小轿车,路程5分钟,这是毛嘴镇居民别丽娜和丈夫返乡后的的上班日常。“上个月我们结了1.8万元的工资,不比外面少。”小两口挣钱顾家两不误、安幼养老都兼顾。

  在镇上的300多家服装企业中,还有很多对这样的“夫妻档”。近年来,毛嘴镇抢抓服装产业转移机遇,依托“一条女裤”,打造服装特色小镇,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3万人。“夫妻进厂房,一年一台车,两年一套房”,成为产业工人增收的生动注脚。

  不止服装产业工人,越来越多毛嘴及周边乡镇居民在产业链上“谋生”。古堤,毛嘴镇郊的一个小村子,村里1000多农户农忙时节扛锄头,农闲时节拿起“线头”“针头”打零工,一个月多“捡”两三千元元。产业集聚也带来满满“消费力”,园区连绵3公里的夜市一条街,集合吃、穿、娱各种业态,成为农民就业创业和农副产品销售的“洼地”。

  一个产业兴起一座城、富裕一方人。在彭场镇,集聚非织造布企业近千家,通过围绕产业建园区、围绕园区建社区,大量农村转移人口“带资进城、洗脚上楼”, 全镇户平有1.5个劳动力在企业就业,5万多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,家庭工资收入超过5万元。

  非织造布特色小镇、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、郭河水产加工园区、环排湖旅游带……全市各镇依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,大力发展家门口的产业,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小镇,帮助农民就近就业、就地致富,并以创业带就业,探索出三产融合发展的带农模式。(仙桃日报全媒记者  胡纯波)

更多资讯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(cnxiantao)、嗨仙桃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
新闻图片

新闻排行

网站地图